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重庆大足:从“黄土坡”到“产业高地”的嬗变“秘诀”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12-21 15:08:25 浏览次数: 【字体:

  冬日早高峰,重庆大足高新区里赶着上班的人们接踵而至,不一会儿,各个生产车间又要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大足高新区2013年8月挂牌成立,也是重庆市第四个高新区,承载起调整优化大足全区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工业经济新支点的重任。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足高新区完成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布局7平方公里,引进产业项目163个,投资50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95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0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超过120家,其中规上企业48家、占超过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企业56家。

  然而高楼并非一日而成。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清楚记得,数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农田和荒草坡,工作人员只能带着投资商在一排简易的工棚前,围着一张规划图谈愿景、讲未来。用他的话说,这是“站在黄土坡上招商”。完成从“黄土坡”到“产业高地”的嬗变,背后有哪些“秘诀”?

鸟瞰重庆大足高新区。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抓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0月底,大足高新区又签下一笔“大单”:台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足区人民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投资20亿元在大足高新区建设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

  摩托车产业是大足承接重庆主城产业的关键领域,从引进第一家整车生产企业,到如今大隆宇丰、利爵、荣爵等6家油动摩托车、台铃、玉骑铃等8家新能源电动车生产企业同台竞技,与数十家摩托车发动机、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等关联企业集聚发展,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

  从“一片荒芜”到“蓬勃生机”,与大足高新区的招商策略息息相关。

  时针回拨到2014年7月,澳菱工贸电梯配件项目在此前入驻大足高新区的富士电梯的介绍下,落户大足高新区。

  澳菱工贸是知名电梯企业施密特电梯的配套企业。当时的大足高新区尚处于初创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招商引资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不过,园区无微不至的服务仍很快打动了澳菱工贸的负责人,澳菱工贸随即为大足高新区引荐了施密特电梯项目。2015年,在综合考虑区位、政策等因素后,施密特电梯落户大足高新区。

  “那个时候,园区还有一片是农田,连征地拆迁也没有全面完成。作为投资商,我们其实心里有些隐忧。”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彭格坦言。

  可是很快彭格就看到了大足高新区的服务效率:“园区道路、用电等基建配套推进速度非常快,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工作人员以诚招商、以情留人的工作态度,更是让我们很安心。”

  如今,扎根大足高新区的施密特电梯,年产能已达10000台套,其电梯、扶梯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大足高新区也已成了西部整机产量最大、配套能力最强、集聚程度最高的“电梯小镇”。

  事实上,大足高新区“以商招商”的策略不止“打动”了电梯产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足高新区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中80%以上均来自于入驻客商的引荐。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已形成了招一个、带一片、引一串的“蝴蝶效应”。

施密特电梯员工正在组装控制系统。新华网发(大足高新区供图)

  重环境:企业找对了“婆家”

  来到大足高新区,这些企业算是找对了“婆家”。

  在大足高新区,常常挂在相关负责人嘴上的是“来到高新区、就是一家人”“企业只动嘴、我们来跑腿”。贴心的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拉近了企业和园区之间的距离。

  以施密特电梯为例。项目落地和扩建,都涉及到土建及安装工程和一揽子审批,一般都需要从所在乡镇、街道向工业园区和区政府相关部门一级一级递交材料,最终拿到批复至少要20天以上。

  但对于施密特电梯而言,根本不需求这么繁琐的流程。企业径直找到项目所在地的大足高新区,后者经过复核、审查后,直接“拍板”,准许项目开工。时间节省一半以上不说,高新区还派了一名党工委委员专职负责“跑腿”。企业也可通过网上递交申请,通过快递拿证,足不出户就“搞定”所有手续。

  “园区即可拍板”是大足区为推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投产的一项改革,通俗地说,就是授权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7个部门将园区内工业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服务授权给园区管委会就地办理。由此一来,效率提升大半。

  在兑现惠企政策方面,大足高新区针对落户项目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策落实小组,严格按照协议内容,为企业一一兑现优惠政策。针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该小组开启“绿色通道”,落实专人一对一进行跟进。

  “招商是第一步。项目落地、投产。企业发展得好才是关键!”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大足高新区智能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大足高新区供图)

  找要诀:打造“大足造”创新升级版

  如何把制度改革激发的活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力?大足人找到了要诀。

  今年年初,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一个“好消息”:大足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入围2020年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从“黄土坡”上培育出一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高新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走高端路线。”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在何处?“产业规划直接瞄准国家、全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目前已形成智能装备、环保装备、现代汽摩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拿到了“重庆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特种设备产业示范园区”等“金字招牌”,“为打造国家级高新区打下了基础。”

  为构建一个强大的创新体系,大足在创新基金和人才、研发机构方面下足了功夫。

  例如,园区产业基地组建了3000万元种子基金、3亿元智能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基地加速引进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组建了中领院士专家工作站、城市地下智慧空间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引入了高企申报、专利申请、电商组建等数十家余家服务机构,科技创新中心、高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台湾慧谷工业园等平台投入使用。

  去年初,重庆市经信委发布全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名单,包括大足高新区在内的12家工业园区入选其中。

  作为全市首批智慧园区建设试验田,如今大足高新区建有研发机构和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达80%。

  从农业区到智慧科技试验田这样破旧立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大足高新区上演。

  今天,站在曾经的“黄土坡”上举目四望,看到的是智能航空器对准数十米高楼的火源一炮即灭、工业机器人伸长机械臂日夜“操劳”、特种智能机器人在地下管道中来回巡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特种装备、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汽摩等新兴行业在这里逐渐壮大。

  近期,大足高新区又定下一个目标:到“十四五”末,运营投产企业30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2-3家,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2-3个以上,成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支点。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