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行家里手
卿勇: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根“命根子”上做好文章,让其结出累累硕果!
在大足,如果你想吃口感好、甜度高的葡萄,旁人可能会告诉你,“去铁山吧,那里有新鲜可口的葡萄。”而对于铁山葡萄的发展和推广,该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有名的葡萄示范种植户卿勇功不可没。
1997年,刚参加工作的卿勇就被分配到农业口,一直都与土地打着交道。随着经验的累积,卿勇思考着如何能让土地刨出更多的“黄金”。
机会终于来了。2003年,镇里决定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并引进了第一家葡萄种植户。随后,作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卿勇,成为了镇里首批派出学习的对象。
在成都龙泉驿学习的半年时间里,卿勇与种植户长期吃住在一起,日夜泡在田间地头,详细学习了葡萄栽种、疏果、施肥、用药等技术。半年过后,卿勇回到铁山,首先种植了20亩地葡萄,以期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村民根本不理解。他们认为,种植了半辈子的田,突然放干了,心疼。要是葡萄种植打了水漂,下半年就没有饭吃。”面对农户的不理解、不配合,卿勇苦口婆心作解释工作,最后终于说通了部分农户示范种植。
2004年,该镇引进的第一家葡萄种植户喜获丰收。见到效益的农户们突然兴趣大增。很快,铁山镇的葡萄种植就从第一年的630亩发展到1100亩。在卿勇的建议下,该镇也因此成立了第一个“自行车服务队”,由他担任队长,挨家挨户指导农户种植。
同时,该镇还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其中包括,向种植户免费提供种苗、资金扶持等。通过这些措施,农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面积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在卿勇的倡导和指导下,铁山镇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100多亩,产值达3000多万元,成为重庆地区最大的优质葡萄基地。2009年,铁山镇获重庆市早熟优质葡萄示范基地称号,并申请注册了铁山坪葡萄商标,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记者 王廷志 实习记者 朱雯 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