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业>新闻速递>详细内容

良法催生良效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10:07:43 浏览次数: 【字体:

  稻在田中长,虾在水中游。“稻虾”共作,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形成绿色循环生态圈。这样的种养结合新模式能降低传统种养模式效益下降的风险,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其中,从而开启稳粮、丰产、富农、惠民的新局面。
曾经,村民们守着传统的农业模式,辛勤耕耘却收益有限。随着“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兴起,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就拿大足区来说,全区以“稻虾”养殖为主,并示范推广了“稻鱼”“稻蟹”“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大足区累计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7.13万亩,预计综合产值超2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稻虾”产业养殖面积3年3倍增,产值稳定增长;今年龙石镇一“稻虾”种养大户每亩稻虾卖到了8000元—9000元的价格,稻谷经测产达到了1268斤/亩(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充分验证了1+1>2的效益。
  这是大足区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
  良种、良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配上良法才能发挥更大效能。这些良法往往来自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反复实践,经过科学分析、不断完善,形成标准和模式,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正是有了良法的保障,农业才能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发展农业,更有力地支撑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除了新模式,良法还包括新技术。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在解放农民双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收方面效果显著。
  如今,一系列种养良法正在广袤的乡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扛起“硬核担当”,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释放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
  农业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需要更多的良法支撑、保障。激发更多的良法出现,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发力,既包括合理的规划布局、先进种养技术的普及,也包括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落实,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良法还得有良人。所谓良人,是真正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人,他可以是农业科技人员、种植户,也可以是农业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深入田间宣传推广关键技术,同时,大力引进有情怀的投资人、农业专家和新农人,从资金支持、政策优惠、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给予他们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让他们扎根乡村,真正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相信在良种、良田、良人、良法的共同加持下,各地一定会走好走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 谢凤 余佳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