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业>新闻速递>详细内容

大足区龙石镇 生态种养催生“小龙虾银行”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4-14 11:34:14 浏览次数: 【字体:

3e43ccf2c8e642b49228662a2d842c89.jpg

龙石镇赶场天,收虾棚前热火朝天。记者 欧柚希 摄

  每逢三六九赶场天,大足区龙石镇的老街便泛起小龙虾的鲜气。4月9日天刚麻亮,致富带头人谢盛刚的收虾棚前人头攒动,排列的队伍前挤满箩筐——黑红虾螯撞得筐子哐当响,溅起的水珠子沾湿了一双双泥鞋。
  “现钱过手最实在!”站在队伍前排的是白土村60岁村民童成彬,此前他在工地务工,年纪大被劝退后,回乡种起了稻虾田。童成彬佝着腰,把装满虾的水桶往铁皮秤上一墩,十来斤青壳中虾混着四条黄鳝,换回400元现钞让他喜笑颜开:“现在好了,我守着10亩田当起了‘虾老板’!”
  人群中,怀抱7个月大孙娃的张利最为显眼,她脚边叠放了三四个塑料筐,筐子里有60斤“炮头虾”,个个足有手掌般长。“50块钱一斤,头等货!”谢盛刚一边验货一边说,他的验虾钳“咔嗒”落下,张利手机里的微信到账提示音就响起。张利告诉记者,看着镇上稻虾产业效益提升,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乡过起了种田养虾的日子,前年全家承包了50亩稻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去年光小龙虾就卖了20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太多。”张利说。
  从稻谷到虾苗,再到形态不一的成虾,龙石镇的稻田处处长满宝,篓子里蹦跶的小龙虾,转眼就能换成热乎的现钞,而谢盛刚的收虾棚便是全镇的“小龙虾银行”。“今天一上午收了3000斤虾,支给村民现金加转账约10万元,马上分级筛选完,就装车销往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谢盛刚告诉记者,去年他从村民手中买进再卖向市场的交易额达4000万元。
  龙石镇的财富密码就藏在该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里。“无论是稻虾还是虾稻,都大受市场欢迎,因为生态种养绿色健康,消费者愿意买单。”谢盛刚告诉记者,产品走俏的秘诀在于“稻虾共作”——水稻为虾遮阴净水,虾为稻松土施肥,形成自然生态循环。据悉,该模式下,全镇稻田化肥使用量减少60%,农药使用量下降80%,同时粮食亩产不受影响。去年,该镇养殖大户每亩稻虾卖到8000至9000元,其粮食产量达到每亩1268斤,“稻+虾”的方式实现了1+1>2的效益。
  目前,龙石镇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共计8000余亩,年产稻虾900余吨,产值达4500万元。由于种田养虾技术门槛低、劳动强度不高、变现效率高,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钥匙”。据统计,全镇80%村民耕种稻虾田,且以散户为主,其中70%的散户又多为留守妇女及老人。据悉,当地普通农户每亩虾田比起纯稻田种植多增收4000—5000元,这大大增加了村民种水稻、养稻虾的积极性。目前,该镇不少外出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当起了稻虾农。

记者 余佳 谢凤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