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莫言的“鳄鱼”与大足石刻的“牧牛图”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3-11-29 10:25:02 浏览次数: 【字体:

□罗义华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最近一场文艺活动中高调“表白”知名影视剧演员于和伟:“希望于和伟老师有机会能饰演我的作品《鳄鱼》中的主角单无惮。”
  《鳄鱼》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推出的最新作品,超乎许多读者意料的是,擅长小说的莫言却倾力推出一本剧作,今年6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热销,莫言的新作和表情包因关注度极高而上热搜。
  莫言在11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自己在检察日报社工作了十年,采访过一些检察官和腐败分子,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尤其积累了一些逃往海外的贪官素材。有些贪官逃到海外之后,自己不懂外语,生怕被有关部门盯上,天天趴在家里,看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节目。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他们天天看比赛,一看到中国队获胜,也是兴奋地站起来又拍掌又流泪。有人讽刺他们:“你们逃亡的贪官也这么爱国?”一个贪官说,他真是现在才感觉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国过。
  此话对莫言触动很大:一个逃亡的贪官有没有资格爱国?一个逃亡的贪官是不是真的爱国?
  基于此,莫言决心要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一个有血有肉、个性丰满的人物,是“不一样”的反腐败题材话剧。
  《鳄鱼》讲的是一个逃亡到美国的贪官单无惮,在他55岁生日时,做观赏鱼生意的商人送给他一条30厘米长的小鳄鱼作为贺礼。鳄鱼的生长取决于栖息环境的限制,在鱼缸则小,入水池则大,放归野外便无拘无束,能长到6米长、一吨重。它还有忍饥挨饿的能力,一天喂三顿撑不死,一个月不喂也饿不死。但如果不约束它,任它疯狂吞食不断长大,最终完全失控、露出凶残的本性。
  单无惮非常喜欢这份寿礼,并好好研究。在观察、研究鳄鱼,直至与鳄鱼对话的过程中,单无惮从鳄鱼身上看到了自我。
  人的欲望就像鳄鱼一样,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便会快速生长,最终将曾经纯洁的灵魂吞噬。
  莫言的《鳄鱼》,不仅是一部具有可贵艺术价值的剧本,更是一部廉洁教育的好教材。这一点,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中的“牧牛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牧牛图”是大足石刻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组图,包括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借用牧人训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正过程。“受制”中的“芳草绵绵信自由,不牵总是不回头”,青青芳草,就是人间的各种诱惑,牧牛人手中的绳子,就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如果放任自流,牛将一去不返,犹如象征人欲望而不断长大的鳄鱼,最终万劫不复。
  “牧牛图”强调修身养性须历经磨炼,严格约束,完善自己,达到“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的忘我境界。而鳄鱼不受空间的限制,如人的欲望无限膨胀,最后走向深渊。
  剧中的单无惮在美国研究了十年的鳄鱼,十年间,不断更换鱼缸,鳄鱼最后长成了4米长的庞然大物。在65岁生日时,听闻了自己在国内负责并引以为傲的大桥工程坍塌了,造成了十几辆车坠入江里的严重后果。此刻,一切繁华落幕,他孤身一人,接受了鳄鱼的宣判,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当然,莫言的剧作与大足石刻“牧牛图”只是一种巧合,但对人欲望的控制与心性的修炼,加强道德的修养与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却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