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围着企业需求转
企业需求在哪里,非公党建工作重点就到哪里。2022年以来,双桥经开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大力实施“全链联动全域融合全力赋能”行动,双桥经开区持续加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非公企业本领和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链联动全域融合全力赋能”品牌行动是双桥经开区企业党群服务非公企业的一套组合拳。全链联动,为每个产业链建立一张蓝图、一个产业链、一个指导组、一套支持政策;全域融合,通过双桥经开区企业合作平台,实现资源聚合、治理整合、党群融合;全力赋能,以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落户、强化政策兑现、精准服务企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非公企业发展环境。
全链联动 凝聚党建力量
双桥经开区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由双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双桥经开区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同时将服务企业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纳入非公企业党委班子,持续建强双桥经开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目前,中心指导着双桥经开区40个规上企业党组织加强标准化建设,同时持续提升双桥经开区170余户规上、限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质量。
以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为统揽,中心为每一个产业链建立一张蓝图、一个产业长、一个指导组、一套支持政策,根据产业链建立定期研究、定向帮带、定员指导等工作机制,研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委直接统筹、党群服务中心具体负责、链上党组织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双桥经开区非公党委还坚持季度排查、常态调查,采取“规模以上抓巩固,规模以下抓拓展,有党员的抓组织覆盖,无党员的抓工作覆盖”的方式,全面推动“两个覆盖”扩面提质。不断加强非公企业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了盛泰光电、宇海科技、双腾机械、大昶宝科技4个党建示范点,成为一面面飘扬在非公企业的旗帜。
全域融合 释放发展活力
中心积极搭建双桥经开区企业合作平台,通过联合组织活动、联抓党员教育、联享阵地资源、联心共同发展,促进企业之间互惠共赢,资源要素由“散”变“聚”。推动专用车企业采购双钱轮胎,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将每条轮胎的物流成本降低了10元以上,有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梗阻。
中心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企业治理,实行党组织和行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党组织嵌入企业治理架构,构建“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办实事”的党建格局。
在深入推进党群融合的过程中,中心已领导建立非公企业群团组织16个,组建篮球、足球、网球等3个兴趣组,打造志愿服务、建言献策、技术攻关等品牌活动,开展拓展训练、趣味运动会等活动20余次,以群团融合促进非公企业共建发展。
全力赋能 集聚发展合力
在一系列联动、融合措施下,双桥经开区非公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目前,区域内非公企业已成立党员领衔的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10余个、研发机构40余个,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各35个,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带头开展技术攻关、出金点子,加快党建与企业创新双向奔赴。如双钱轮胎紧盯党员工位的质量把控,每月评选质量、安全、效能等标兵,带动职工端正态度、规范操作、提高效率,产品合格率达99.8%。
中心牢牢抓住党管人才这一要务,推进政企共育人才,梳理光电研发、自动化、工业设计、国际出口等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清单,对接人社等部门和高校,引导本地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程学院、电信职业学院、科技职业学院均开设了汽车电子、大数据等专业,年输送毕业生1万余人。
政策直达让企业加快发展,非公企业党委联动双桥经开区11个内设机构,践行“企业吹号、部门报到、党员服务”的理念,通过开展现场承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申请,实现现场审签、现场盖章、现场办结。2023年以来,已兑付40余户企业科技创新、智能化改造等产业资金3000余万元。
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纾困”行动和“春风暖企”行动,中心聚焦助企纾困,走访企业114次、解决困难问题205件,扶持重庆立可赛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升规。
2022年,双桥经开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8亿元,帮助13家企业获批信贷2.16亿元。2022年以来,中心协调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打造中小企业技术中心33个、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00个,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8家。
全链联动全域融合全力赋能,高质量党建凝聚起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服务非公企业本领和水平,中心永远在路上。
记者 犹骥 通讯员 刘帮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