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虾博士”咋成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罗义华
11月28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表彰大会暨事迹宣讲报告会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举行,本届共评出380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奋斗在巴山渝水乡村振兴一线的万千青年中,有7人获此殊荣,而大足39岁的“虾博士”袁建明榜上有名,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是大足青年朋友的标杆。
袁建明是谁?他有什么特殊之处?他凭啥获此殊荣?
1984年出生的袁建明,是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博士,毕业后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事水产技术的推广及服务工作,2015年与大足虾农结缘。他在大足的田野上都做出了哪些突出成绩呢?
一是科技“生金”,大足小龙虾亩产量创下全国最高纪录。大足虾农缺技术、产量低、虾质差,还轻信一些非专业指导,农户难有收益。袁建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进排水改造、田块设计建设、水草种植养护、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疾病防控、捕捞上市到销售渠道建设,进行全方位重塑,小龙虾由原来的肉少壳多到现在的全年肉质饱满,满肉率高达95%以上,每亩产量由几十斤增加到600斤至800斤,最大增长到近10倍,是全国最高纪录。
二是改革创新,“大足冬虾”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重庆多在夏季消费小龙虾,但北京、江苏等地,有全年消费小龙虾的习惯,且冬季虾量少价贵。全国很多小龙虾主产区冬季有冰冻期,不利小龙虾繁殖,整体供应量不足。重庆气温较高,冬季无冰冻期,借助人工繁殖技术手段,通过人工育苗发展冬虾养殖。袁建明通过研发专有虾饲料,冬虾满肉率大幅提高,解决了冬虾空壳多的难题,亩产值在6000元到10000元不等,虾农收入大幅提高。
三是稻虾共作,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自2021年起,袁建明结合大足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大力推广稻虾养殖模式。
秧苗栽插和水稻收割的时间,也是小龙虾的繁殖期,虾塘的水排出后,小龙虾就会打洞进入洞穴内繁殖。水稻可以完成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残饵粪便等的净化,为小龙虾提供优质生长环境,小龙虾的残饵粪可以作为有机肥供水稻生长,形成了“稻虾共作”的生态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以渔促稻、以渔稳粮,农户多了一份收益。
当然,袁建明扎根大足田野做出的成绩还不止这些,他还在大足创建了鲸智(重庆)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小龙虾产业联合体,服务越来越发展壮大的小龙虾产业。
袁建明此次被评选为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运气”。此次评选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共同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大足的乡村振兴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既有助力产业发展的致富“领头雁”,也有科技赋能农业的青年“田秀才”;既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乡土“传承人”,也有建设美丽乡村的生态“守护者”,还有服务乡村治理的现代“新乡贤”……他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和奋斗精神,是广大青年逐梦乡村、建功立业的好榜样。
呼唤大足涌现出更多像袁建明一样扎根乡村的“虾博士”,齐心聚力共同描绘富有“大足特色”的大足乡村振兴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