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突发急症命悬一线 大足景区多方联合救援脱险
5月2日,渝北区居民柳先生陪同父母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参观时,其母突发晕厥、呕吐不止,生命体征微弱。景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仅用15分钟时间完成现场急救、转运及后续治疗。这场争分夺秒的救援行动,用专业与温情诠释了“来了就是一家人”的文旅温度。
当天下午3点左右,柳先生母亲在景区出口的座椅上休息,当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出现意识模糊、脉搏微弱等症状。
“她就是想站起来,然后瞬间就晕倒了,幸亏被背后墙体给挡住了,她就没有倒下去。然后我扶着她坐下来,当时我就发现她的衣服上,裙子底部裙摆的位置已经全是呕吐物,坐下来之后,她说她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情急之下,柳先生拨打了景区求助电话。
大足石刻景区监控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通过对讲机调集5名应急队员和2名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据医护人员介绍,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发现患者血压低至60/40mmHg,已出现休克征兆。队员们迅速展开急救,一人持血压计监测生命体征,另一人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其余队员则用担架将患者平稳抬至景区交通车。与此同时,宝顶卫生院的救护车也赶到了现场。随后,患者被送上救护车,景区及宝顶卫生院也同步启动了“绿色通道”,确保入院后第一时间接受检查。经诊断,患者因低血糖引发晕厥,经输液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在返程途中,柳先生一家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忆起整个救援过程,既后怕,又感动。
“还是救助得及时,景区这种应急的机制很好,一个电话就出动了有准备的值班医生、护士、队员、救护车,景区的机制和平台是畅通的。”柳先生说,“还有就是工作人员非常的热情,非常的敬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这场救援高效且充满温情,记者了解到,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近年来持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景区实现了专业培训常态化,医疗物资全配备,景区医务室24小时值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药品及担架等设备,确保突发状况下“5分钟内响应、10分钟内到场”。景区还与宝顶卫生院、区人民医院建立三级转诊通道,患者经初步救治后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运至上级医院。这场跨越血缘的守护,正是“人间至善,天下大足”的写照。
记者 李东 陈柯男 特约通讯员 曾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