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来大足分享创作理念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10:52:16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1日,大足区“海棠香国文学大讲堂”开讲,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做客大讲堂,以《从星星诗刊的发展看中国新诗》为题,分享他的新诗创作理念,以及他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作家如何写作的看法。
  本期讲堂以“巴风蜀韵 双城诗事”为主题,由大足区文联、区作协共同主办,来自重庆荣昌、石柱、永川和四川安岳等地的作协负责人和大足区作协会员近百人出席讲堂。
  《星星》诗刊是新中国第一部专业诗歌刊物,在当代诗人群体中影响力很大。龚学敏简要回顾了《星星》诗刊的创刊、办刊历程和重要事件,谈论了他的新诗创作观。
  他表示,新诗乃是现代诗,新诗创作者应该努力写当下的事物,写现在的生活,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诗人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时代万象。万物有灵,诗人要有敬畏之心,学会和万物沟通、琢磨,从中就能产生好诗。
  “很多人认为现代的事物、新出现的名词没有诗意,比如作家感觉工业诗、生态诗很不好写。其实,正因为不好写,才需要作家去探索。”龚学敏说,诗人要有一种能力,能够让新出现的词汇温暖起来,变得有诗意,“正如月亮,也是历代文人用大量诗词描绘,它才变得如此有诗意。”
  面对一些作家关于新诗缺乏读者、诗歌小众化的疑惑,龚学敏认为,诗歌既是小众的也是大众的,诗歌与写作者本身是小众的,但是诗意永远是大众的,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诗意,希望诗人努力去把那些未曾言说的诗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开始为写作者所使用。在龚学敏看来,用AI写作是来势凶猛的时代潮流,已经不可避免,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还在单纯依靠个人头脑进行诗歌创作的专业作家,可能是最后一代个体化地用传统方式从事写作的人。诗人们要把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发挥到极致,并且打破现今文学作品发表和拿奖的标准,勇于去创作。
  有读者认为,古体诗易读,现代诗读不懂。龚学敏建议,语言本身在不断发展,读者也要进行阅读新诗的训练,积累下基本的诗歌阅读经验,去感受新诗诗人的想象力,去代入自己的情感,去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

记者 邓小强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