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激活千年文化遗产 孔维克大足石刻艺术考察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撰写的《在大足石刻寻足迹、品足音》艺术考察笔记在中华网山东频道首发后,迅速掀起文化传播热潮。
6月28日至7月1日,孔维克率民革中央画院、民革重庆市中山画院考察组到大足区,就大足石刻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开展了专题考察,并撰写了《在大足石刻寻足迹、品足音》。
孔维克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感知,将大足石刻的历史脉络、艺术精髓与文化价值娓娓道来。文中不仅系统梳理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更通过生动的文字描摹和8幅精心创作的铅笔写生,将宝顶山千手观音、释迦牟尼涅槃像等经典造像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融学术性、艺术性和纪实性于一体的表达方式,既保持了专业深度,又极具感染力,成为引发广泛共鸣的关键所在。
该文发布后,相继被百度、搜狐、网易新闻、豆瓣等平台,以及顶端新闻、长江头条等转载,大足石刻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焦点。网友们纷纷留言:“透过艺术家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足石刻”“这些写生作品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度”“这种以艺术创作推动文化传播的模式,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孔维克表示,大足石刻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典范,我们既要守护好这份遗产,更要创新方式让它活在当下。未来,随着更多艺术家、学者以多元形式参与文化遗产的解读与传播,大足石刻这样的文化瑰宝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真正“活”在当下,走进大众。
记者 谢凤 通讯员 颜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