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田园蕴珍馐 龙岗乡村焕新颜
北塔悬岩·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
龙岗村冬菜迎来丰收,工人们晾晒冬菜。
市民在向日葵花海拍照打卡。
“老家·观音岩”李花盛开,吸引游客前来拍照游玩。
北山,山脊绵延,横亘如龙,龙岗山以此得名。南山,雄伟壮阔,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二山之下,便是“母城”龙岗。
公元758年置大足县,龙岗为县治所在地。昌州刺史韦君靖在北山修建军事堡垒——永昌寨,开创北山石刻。大足古八景,龙岗有五景。可见,自古以来,龙岗就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产业发达,是游人向慕之地。
如今,在城市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共同加持下,龙岗街道不仅厚植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基地,还做大做靓“城市后花园”,北塔悬岩、南山翠屏两大田园综合体,让龙岗街道的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以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为引
打造现实版“归园田居”
“北塔悬岩”城郊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龙岗街道北禅社区,毗邻大足城区,北邻北塔,南瞰母城,东接北山石刻,西至佛耳岩石刻,规划设计范围面积37.93公顷。
该项目围绕“远古八景—北塔悬崖”这一特色主题,构建起追溯历史脚步、延续乡村文脉,打通周边区域、承接旅游观光的城郊研学田园新业态,打造“石雕文化、田园文化、孝义文化”三张特色名片,铸就“北塔悬崖溯千年”核心特色品牌,推动城、景、农融合发展新业态,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传统追溯园、休闲康养园。
从此,村民们的房子变漂亮了,有了“别墅味”;村里的道路更宽敞了,走起路来“稳稳当当”;集中点有了文化墙,村里的麻将声逐渐消失了……
乡村的变化,群众最有发言权。
“房子漂亮了,环境也好了。谁不喜欢住在漂亮的环境中。”北蝉社区一组村民赵本菊说。
近段时间,北禅社区再次成为大足人讨论的“焦点”——该社区近30亩向日葵竞相绽放,金黄花海与蓝天白云交织成画,吸引市民前来打卡。
花海的诞生,源于北禅社区对闲置荒地的生态改造。原本泥泞的田坎路已蜕变为1.5公里长的青石板步道,两侧种植的30亩向日葵与80米瓜果长廊相映成趣,将呈现“花海与瓜果交织”的田园画卷。
北禅社区打造北塔悬岩综合体,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让居民们有个休闲打卡的好去处。接下来,社区还会完善周边的步道、休憩区,在花海组织亲子活动、摄影比赛,让向日葵不仅“好看”,还能“好玩”“暖心”,真正成为社区的一张亮眼名片。
“白塔悬岩、潺潺溪流、古村新韵”的诗意场景正在北禅社区逐步复现,不少村民已经住上了既保留乡村特色又兼具现代舒适的新房,曾经遥不可及的“归园田居”生活如今成为现实,农家乐业态升级,经济效益增强,幸福感上升。
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桨
建设“休闲、研学、康养”之地
南山,古名广华山,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这是此山的一大特点。造像主要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
南山下的龙岗街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南山下规划建设“南山翠屏”城郊田园综合体项目,让千年文化底蕴沉淀到城市中,让时代的激情唤醒沉睡的石刻,让每一位生活在大足、每一位前来大足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足的历史厚重感,体会到大足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气息,让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更加响亮,焕发出新的活力。
该项目位于龙岗街道翠屏社区,西接南山石刻、东邻文峰塔、南起联盟水库、北抵二环南路,规划设计范围面积6.44平方千米。围绕“寻道南山,养生翠屏”特色主题,依托南山公园、联盟水库、南山石刻5A级景区、文峰塔、清灵宫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搭设乡韵休憩居所,赋能传统文化价值。
同时,结合道家“入世,寻道,问道,悟道,修身”五境,打造“亲水疗养,山地动养,谷物食养,渔趣闲养,道法修养”五张特色名片,引入“水岸露营、渔客联盟”等N种新业态,构建起集“自然风光+农俗体验+休憩养身+旅居度假”于一体的城郊田园新体验,形成“清水源,漫花开,丰谷语,渔闲情,南山隐”的精美画卷,再现千年昌州“十四里八景全,南山翠屏兆科甲”,推动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建设成为城郊田园休闲地、传统文化研学地、品质人文康养地。
如今,“南山翠屏”城郊田园综合体项目中的南山康体步行道建设目前已完成约700米步道修建,新建成南山翠屏森林防火通道总长6.835公里,依托联盟水库、土主沟沿线和周边稻田,建设荷塘水景、稻田农趣等特色业态,种植荷莲约36亩。建成口袋公园绿化面积4600平方米,配建生态停车场约3900平方米。联盟水库环线道路建设则启动了前期工作。
以乡愁乡情为笔
打造乡村旅游金字名片
龙岗的乡村,在大足早就是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老家”,在您记忆中是什么模样?有人说是妈妈蒸好的一碗洋芋饭,有人说是坝子里晒太阳的小狗,也有人说是屋前的一片李花……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原来的龙岗街道观音岩村带来巨变——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村子一天天在变化,大伙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又吸引了更多人回家;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处处溢满“乡愁”的观音岩,渐渐成为远近游客心中的“老家”。
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当地以“老家·观音岩”为基础,每年成功举办春风桃李旅游文化节。2024年,李花节期间吸引10万余名区内外的游客到“老家·观音岩”打卡浏览、参与活动,国家级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省市媒体重庆日报、华龙网到场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月20日对活动给予报道;多家自媒体、网络达人现场打卡,共覆盖粉丝24万人,全网报道量达到1567条,总曝光量达886376条。
发源于龙岗乡村、传承了1300余年的大足石雕,其技法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作品玲珑剔透,生动活泼,传神写心,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被称为“现代文物”。
如今,大足石雕不仅多次获国家级和市级金奖,成为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珍贵的工艺收藏品、高档的馈赠礼品,还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衍生的“大足雕客”劳务品牌,更是获得国家级荣誉。
以大足石刻为蓝本,根植于文化沃土的大足剪纸,构思新颖,创造性地再现石刻艺术形象,具有上千年历史,融合了国画、镌刻等传统工艺,与我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一脉相承。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中国剪纸艺术的精品之一。
传承了800多年的大足冬菜,观之呈黑褐色,油亮有光泽,尝之脆而爽口,香醇而润泽,素有“七里香”“菜味精”“腌菜中的茅台”之美称。
这些发源于龙岗乡村的“老物件”,在现代化信息“组合拳”下,被成功扶上“云端”,不仅被保护得很好,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市场优势,实现了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