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羊倌”代大均的进阶之路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10:14:35 浏览次数: 【字体:

f39f9011ad0f46fe92cefdf571a991e1.jpg

代大均给黑山羊喂食

  在棠香街道和平村八组,71岁的代大均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创造着“老骥伏枥”的致富故事。
  这位因伤致残的老人,凭借着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将黑山羊养殖从维持生计的副业发展为带动乡邻增收的支柱产业,奏响了一首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清晨五点,和平村还在沉睡,代大均家的羊圈却早已大亮。
  代大均佝偻着背,将刚收割的青草与包谷梗按比例投入粉碎机,随着机器轰鸣,金黄与翠绿交织的饲料倾泻而出。
  “羊儿爱吃新鲜料,现配现喂才长膘。”代大均边搅拌边说道。
  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十三年——自2011年因左臂工伤致残后,为维持家里生计和供养残疾的儿子读书,他揣着东拼西凑的2000元买了5只母羊,从此走上了养羊之路。
  喂食、清扫、观察健康状况,代大均将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下午四点,他挥动竹鞭,羊群如黑色潮水涌向山坡。“遛弯能让羊肉更紧实,还能省饲料钱。”老人擦着汗水笑道。如今,羊群规模即将突破60头,年收入稳定在4万元以上,代大均不仅摘掉了脱贫监测户的帽子,更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羊教授”。
  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4年冬季的教训让代大均刻骨铭心,因家人误将干粮当作饲料投喂,未及时补充饮水,一夜之间12头羊倒地不起。“看着它们抽搐的样子,我心都碎了。”老人抚摸着羊圈围栏,声音哽咽。这场变故让他作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亲自照料羊群。现在,他的卧室与羊圈仅一墙之隔,夜间每隔两小时就要起身查看。
  代大均的执着感染着乡邻。
  村民钟文斗去年跟着养了8只羊,在老人指导下,今年已发展到20头,“代叔连驱虫药剂量都手把手教,跟着他干准没错!”
  如今,和平村已有10余户村民加入养殖行列,形成“黑山羊经济带”,带动群众年均增收2万余元。
  兼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叶绿告诉记者,“代老把传统养殖玩出了新花样,他自创的‘青贮饲料+山地放养’模式,使羊肉品质达到生态养殖标准,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
  从脱贫监测户到致富带头人,代大均用十三年的光阴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他的羊圈里,不仅生长着增收致富的希望,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当暮色再次笼罩和平村,老人关好圈门,脚步轻快地走向家中——明天,又将有三十余头小生命,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开启新的成长之旅……

记者 崔晓玲 实习生 赵元元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