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托管班让留守儿童有“趣”处
支教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
支教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舞蹈课程
近日,走进大足区棠香街道水峰社区,二楼的舞蹈教室内,孩子们正跟着支教老师的动作示范,认真练习着舞蹈基本功。三楼教室则是一片安静的沙沙写字声。几名支教老师不时俯身轻声讲解,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动静之间,水峰社区公益夏令营“学校”悄然开学。
据悉,为解决留守儿童“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任”的难题,2013年,水峰社区关工委在社区“两委”的全力支持下,通过“挤、合、借”等多方资源协调,解决经费、场地、师资等问题,开办“假日学校”。如今,这一品牌活动已持续开展了12年。
棠香街道水峰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罗祥林介绍:“我们构建了‘银发智慧+青春力量’的特色模式,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五老’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授传统技艺;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大学生义务支教志愿队,开设舞蹈、篮球等9项课程,丰富留守儿童假期生活。”
水峰社区的惠民行动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暑假是我把孩子送到社区的第3个年头。”家长张萍说,“这里不仅能辅导孩子完成暑假作业,还能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我们很开心看到孩子有所收获,也感谢社区对我们下一代的关心关爱,让我们放心又省心。”
水峰社区的务实举措只是全区基层关工委推进留守儿童假期关爱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区关工委通过整合区民政、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和社区、学校及志愿者团队力量,在水峰社区等20个基层点开设暑期学校、夏令营或托管班,设置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手工制作、知识科普、舞蹈、心理辅导等特色课程,近3年来累计服务留守儿童4000余人次。
大足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关工委将重点打造‘暑期公益托管营’项目,组织‘五老’志愿者和青年支教团队带着孩子们体验石刻非遗、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争取培育出更多像水峰社区这样的示范点,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在关工委的关爱下,度过一个快乐又充实的假期。”
记者 欧柚希 何美林 实习生 彭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