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葵逆袭记
哈佳在秋葵田中卖力直播。
“这是我们当地产的秋葵,有谁知道秋葵在哪个季节采收的吗?知道的请在公屏上打出来……”8月19日,在大足区回龙镇幸福村的秋葵田里,哈佳正通过直播带货。
哈佳是回龙镇知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从种植高粱到秋葵采收,再到富硒菜薹……每年通过她的种植合作社售出的蔬菜多达百吨。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哈佳找到了新的蔬菜销售渠道。她将直播间直接设在田间,背景就是忙碌的工人。
“每天的采摘量约为2000斤,经过冻库降温后,一个小时就能送达双福国际农贸城。”哈佳表示,线上销售同样乐观,每天有上百个订单。
2016年,哈佳从云南学回了黄秋葵种植技术。当时,秋葵作为经济作物,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作物,且生长快、产量高。正是这些优点吸引了哈佳。从此,这种“蔬菜之王”在幸福村扎了根。
初到大足的秋葵,首先要“安客”。“大多数村民都不认识秋葵,更别说种植和食用了。”哈佳说,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让更多村民参与,她在秋葵成熟时专门办了秋葵宴,邀请大家品尝。
“品尝后,推广种植就容易多了。”哈佳说,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并加入种植黄秋葵的行列。目前,哈佳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的经营模式,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亩以上。
“从5月初开始,秋葵每天都能采收,一直持续到10月。但最初收上来的秋葵没人要,卖不出去,只能用来填坑。”哈佳比划着说,“村里有个大坑,秋葵愣是把这个坑填平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哈佳思考着如何让秋葵“走出去”。
于是,哈佳广邀各地经销商来村考察。“我们一没门路,二没销路,只能用‘笨方法’——一家一家去联系。”哈佳说,经过多次努力,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愿意采购他们的秋葵。后来,他们在双福国际农贸城找到了稳定经销商。
“现在村里的秋葵主要销往双福国际农贸城,供不应求。”哈佳说。销路打开后,秋葵从填坑的“废物”变成了村里的“金疙瘩”。
随着更多村民的加入,幸福村的秋葵种植产业逐步走上正轨。“从最初的十几亩,到如今全村种植250多亩,10年间种植面积翻了10倍以上。”哈佳自豪地说。同时,种植也越来越规范化。“我们完全按照日韩标准种植,秋葵长度控制在8到11厘米之间。”哈佳介绍,通过双福国际农贸城的强大物流和互联网,幸福村的秋葵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如今,又到了秋葵的盛果期,村里再度忙碌起来。
“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哈佳说话时,田间的自动运输“小火车”正将采摘的秋葵送往集中点,经过分拣、称重、装车后,满载村民希望的货车驶向远方。
如今,曾经用来“填坑”的秋葵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回龙镇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村民们亲手摘下的一个个嫩绿秋葵,正是一个乡村走向振兴的写照。
记者 陈龙 瞿波 蒋世勇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