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中的“新动能”
罗义华
8月18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广泛深入的反响,众多内容引起热议,其中“城市动能从房地产驱动转向科技、产业、文化赋能驱动的新阶段”是诸多引发关注的话题之一。
旧模式的房地产业作为曾经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城镇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过去的“房地产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绑定地方财政收入、银行信贷和家庭资产,形成了“灰犀牛”风险;资本和资源持续涌进房地产行业,挤压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空间;高房价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和企业的营商成本,抑制了消费和创新活力;城市化率增速放缓,人均住房面积达到较高水平,住房需求从“有无”转向“好坏”,市场总体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单纯靠卖地盖楼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触及天花板。
今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推进城市更新,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城市更新”一词首次出现是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随后的2020年、2023年和2024年均提及城市更新,提法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升级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今年4月,“城市更新”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会议强调“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城市更新的提法从“加力实施”转变为“高质量开展”。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相呼应。针对下半年的房地产工作,该次会议作出了“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的重要部署。
7月30日的整场中央政治局会议甚至未明确提及“房地产”,与房地产有关的表述也是近几年最少的一次,而是将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意味着城市更新之于房地产、城市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已经将房地产全部纳入“城市更新”大框架,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也是推动房地产发展转型和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当前及今后房地产发展工作的重心。
回过头来看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城市动能从房地产驱动转向科技、产业、文化赋能驱动的新阶段”的表述,可以窥见三大新动能的“秘密”。
科技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产业赋能主要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如工业设计、供应链金融、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文化赋能发展文创、旅游、会展、演艺等产业,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城市文化IP,营造充满活力的书店、美术馆、街区博物馆等,举办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
科技是引擎,提供发展动力;产业是根基,提供经济支撑;文化是灵魂,提供精神内涵和品牌价值。三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发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有力号召,建设一个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科技、产业、文化赋能的城市建设,将澎湃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