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一针一线织出幸福生活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8-29 15:44:11 浏览次数: 【字体:

1f1bf458d82c401c8db9fcc85f425cf4.jpg

每天中午,余进芬都会准时出现在棠香街道龙岗东路225号,走进那间仅有30平方米的门市,安静地坐下,拿起毛线和织针,等待一个人——海棠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华碧。
  这位59岁的退休妇女,曾因赋闲在家而感到无所适从,总想着能做点什么,为家里减轻负担。一年前,她偶然听说社区书记李华碧正在组织妇女们学习编织毛衣、靠手艺增收,便主动登门求教。如今,靠着这门新学的手艺,她每月能多赚2000多元,生活也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以前只会简单的上下针,现在跟着李书记,学会了提花、镂空、绞花,织出来的毛衣更漂亮,也更受欢迎了!”余进芬一边熟练地穿梭毛线,一边笑着说,眼里满是成就感。
  李华碧,大足区棠香街道海棠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大家口中的“毛衣书记”。她从小在和平村长大,自幼痴迷手工,尤其擅长编织。两根织针在她手中翻飞如舞,几天工夫,一件精美别致的手工毛衣便跃然眼前。她的手艺,早已在邻里间传为美谈。
  2023年调任海棠社区副书记,2025年2月升任党支部书记后,李华碧始终在思考:如何让社区居民,尤其是低保户、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多一份收入、多一份尊严?
  走访中,她发现不少妇女赋闲在家,或因年龄大、或因身体原因难以就业。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何不把自己擅长的编织手艺教给大家,让她们用双手创造价值?
  说干就干。她腾出自家门市作为教学点,利用午休、晚上和周末的碎片时间,开设“毛衣编织培训班”,手把手教社区20多名50至71岁的妇女学习编织技艺。
  但教会手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手艺”变成“收益”?李华碧早有准备。
  五年前,她就在抖音开设账号,分享编织技巧、展示作品,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虽然粉丝不算多,但订单却源源不断。如今,她将这些线上订单合理分配给“徒弟”们,根据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擅长类型进行派单。
  “小孩的毛衣一般3天就能织好一件,成人款则需要15到20天。”李华碧说,“除了特别指定要我亲手织的订单,其余全部交给姐妹们,我不收一分钱提成。”
  这份无私的分享,让“徒弟”们真正实现了“靠手艺增收”。技术娴熟的学员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像环卫工人肖玉珍这样从零开始的学员,如今也能利用工余时间月增收1000元左右。
  “以前觉得退休了就没用了,现在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东西,人也精神了!”余进芬笑着说。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小小的编织班,早已超越了“技能培训”的范畴。这里成了社区妇女们的“暖心驿站”——大家聚在一起织毛衣、聊家常,听李华碧宣讲最新的政策:防火、防诈骗、医保新规……宋合菊感慨地说:“我们学了知识,回去还能宣传给邻居,感觉自己也是社区的一份子,很有价值。”
  一根毛线,牵起邻里情;一针一线,织出共富梦。李华碧用她的巧手与热忱,不仅教会了居民一门手艺,更点燃了她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在这间小小的门市里,温暖在指尖流淌,幸福在毛线间悄然生长。
     记者 舒畅 特约通讯员 曾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