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定就业毕业即上岗 职业教育为大足“246”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在大足区,职业教育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以来,大足区教委围绕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目标,多管齐下,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学生毕业即能无缝对接岗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筑牢“就业基石”
大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为此,采取“引兼职、强实践”双路径,全力建强师资力量。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岗位需求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职教“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在足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近30%。
以大足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该校邀请电梯行业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解最新的电梯技术和安全标准。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电梯企业挂职,参与实际项目研发。教师们将企业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融入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紧密相连,为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动态调整”
大足区教委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对产业、促升级”双举措完善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大足区“246”产业地图细分赛道,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到2027年,在足高校开设的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将达到80%以上。同时,推进专业数字化升级,依据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80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促进现有专业进行“人工智能+”数字化升级。
重庆健康职业学院便是专业调整的典范。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学院重点培养大健康、综合康养新业态技术技能人才,构建覆盖环境保护、健康康养等领域的专业矩阵。学院与区内多家医院合作,为护理、医疗相关专业提供稳定实践基地,实现“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岗位适配”无缝衔接,毕业生深受医疗机构欢迎,就业前景广阔。
产教“深度融合”
大足区教委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工程技术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实体化平台,创新实施“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等教育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区职教中心、科技职业学院与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围绕电梯产业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研发水平。资环职业学院与双桥经开区、邮亭工业园区再生资源企业组建产教联合体,与区生态环境局共建环境监测站,实现“学用零距离”。
大足职教中心与高新区企业携手推进电梯产业学院和新能源汽摩产业学院建设,创建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格局。产业学院实行园校企共建共管,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工程应用型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此外,学校还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需求设置课堂内容,校企共同制定招生与招工方案,让学生入学即锁定就业方向。
大足区职业教育通过强化师资建设、动态调整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举措,锚定职教就业核心,为学生铺就了一条从校园到岗位的畅通之路。下一步,大足区将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迈向新台阶。
记者 谭显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