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华园艺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春梅: 妙用种质资源“栽”出“一路繁花”
编者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大足区广袤的田间地头,正涌现出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敢闯敢拼的新农人。他们以新理念耕耘沃土,用新技术赋能产业,凭新视野开拓市场,成为推动大足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蓬勃力量。
为激励先进、鼓舞干劲,充分展现新农人的崭新风貌,并以此激发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本报即日起推出栏目“新农人返乡 高科技下田”,首批聚焦全区10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农人,讲述他们扎根乡土、创新创造、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
夏日炎炎,在大足区雍溪镇天华百卉园,千亩绣球花田如天边云霞铺展,其他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动人画卷。这样的美景离不开重庆天华园艺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春梅的精心经营,她怀揣着对花卉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创建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天华百卉园,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也为大足乡村振兴事业增添一簇“繁花”。
全身心投入“花样”事业
胡春梅从小痴迷花草,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成为某房地产公司的园林景观工程师。工作中她发现国内植物材料匮乏、应用受限,创业念头萌生。
“从事花卉生产既能结合兴趣实现自我价值,又能获得更好收入。”胡春梅表示。2020年,她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在大足区雍溪镇投建天华百卉园,总规划用地2000亩,现已投产近1000亩。这里集花卉种植生产、花园中心、物流园、电商平台、高端盆花生产销售、新优品种引种选育、花境展示和自然教育等于一体,是大足花卉产业产学研综合展示园。胡春梅以坚定初心和果敢行动,为大足花卉产业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打造花卉产业“芯片”
“花卉虽小,却涉及城市美学和园林科技,我们不能满足于生产与设计,更要在研发上下功夫。”胡春梅深知种质资源对花卉产业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园艺的“芯片”。
2021年她自筹资金1000万元,创立重庆观赏园艺研究院,与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展开战略合作,搭建专家工作站,建立试验基地。经过不懈努力,天华百卉园建立起西南地区唯一的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收集国内外优良宿根花卉种质资源1000余种,其中100余种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母本。科研实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天华百卉园年产盆花200万盆、产值3000万元,成为大足花卉产业在重庆领先的重要支撑,也为后续新优品种选育、快速育种和城市绿化提供了稳定的母本资源。
农旅融合绽放“美丽经济”
天华百卉园是大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胡春梅精心打造的“花间集”特色基地,拥有“花满庭”“绿云倾”等七大主题空间与“花院”“慢居”特色民宿,多次入选“重庆市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园区内赏花、户外烧烤、露营音乐会等活动精彩纷呈,民宿“一房难求”,运营两年多以来,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此外,园区深化校企科研合作,开展自然教育、美学、劳动教育等亲子研学活动,为市民带来丰富乡村旅游体验。胡春梅表示,未来将与教育机构合作,打造沉浸式乡村游乐体验与农业生态圈,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
此外,胡春梅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天华百卉园日均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51岁的村民胥安秀冬季农闲时到花卉基地打零工,工作轻松且收益不错。公司还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雍溪镇及周边发展各类花卉生产达8000亩,亩产值3万元以上,年产值超过3亿元,帮助近2000名村民实现就业增收。胡春梅计划与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农广校加强合作,打造农民田间学校、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指导农户“带薪学习”,培育种植能手,孵化创业项目,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胡春梅以花为笔,在大足乡村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的创业初心和社会责任,为大足乃至重庆的花卉三产联动和乡村振兴区域特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 谭显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