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图片头条>轮播头条>详细内容

宝顶石魂 醉美荷乡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7-31 15:51:37 浏览次数: 【字体:

在重庆大足东北部,宝顶镇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山水之间。这座因世界文化遗产宝顶石刻闻名的小镇,石刻艺术早已融入骨髓——宝顶山摩崖造像中,莲花宝座托起慈悲佛光,千手观音的衣袂间仿佛还回荡着唐宋匠人的凿石声,三教合一的文化底蕴滋养着这片土地。
  而在石刻的注视下,千亩荷塘与阡陌良田共同编织着富民图景。自南宋以来,荷便与宝顶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荷田衍生出多元物产:以鲜荷窨制的荷叶茶氤氲着禅意清香,荷叶茶精酿的啤酒泡沫中浮沉着石刻的月光。更有春日樱桃缀满枝头,夏日脆李压弯树梢,花椒在山风中摇曳生香——这些被富硒土壤滋养的特色农产品,恰似石刻造像上的斑斓彩绘,为宝顶添上舌尖上的鲜活注脚。当游客摩挲过石刻的千年纹路,可在荷田边啜饮荷叶茶,于果园里采摘时令鲜果,再带上一瓶精酿啤酒,让石刻的厚重与农产的清甜在行囊里完成一场古今对话。

  
荷莲产业双生花
荷叶茶+精酿啤酒

1ca6426e42c14266a7562781677f880f.jpg

宝顶镇种植荷莲1000余亩,且拥有太空育种基地,荷莲资源丰富。如何用好独特的荷莲资源,宝顶镇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打造以荷叶茶、荷叶精酿啤酒为主的“石刻乡里”品牌产品。
  荷莲是宝顶镇的特色资源,所制成的荷叶茶口感清香甘甜,深受市场青睐。每年6月至8月,既是荷塘里荷花次第绽放的时节,也是制作荷叶茶的最佳时段。这期间的荷叶带着清润的草木气息,经细致加工便能转化为甘醇的茶饮。制作荷叶茶的第一步是采摘荷叶。需挑选刚展开3至5天的黄绿色嫩叶——此时的荷叶质地柔韧,营养与香气都处于最佳状态。采摘工作多在清晨进行,带着露水的荷叶新鲜饱满,且需在当日完成所有加工,以锁住最初的清鲜。
  采回的荷叶先经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浮尘与杂质,随后沥干水分。接着用切割机将荷叶切成约3厘米宽的菱形小块,便于后续加工时受热均匀。此时杀青机已提前预热,当温度稳定在200至260摄氏度之间,便可将切好的荷叶送入进行一次性杀青。这一步能破坏荷叶中的酶活性,防止氧化变质。
  杀青后的荷叶由传送带输送至烘干机,途中先借蒸汽余温完成第一次烘干;进入烘干机后开启第二次烘干,将水分去除20%。稍作干燥的荷叶随即进入揉炼机,进行初步揉炼塑形。揉炼后的荷叶再次送入烘干机,这次要将水分脱至70%左右——适度的干燥能让荷叶在后续揉炼中更好地成型。达到脱水标准的荷叶再次进入揉炼机,这一步需着重揉搓定型,让荷叶逐渐呈现茶叶的形态。塑型完成后,荷叶被送入烘干机持续烘干,直至水分仅剩5%左右。此时的荷叶已初具茶形,接下来进入筛选环节:通过筛分去除大块叶片、不成形的碎料及细末,留下形态规整的部分。筛选后的荷叶装入专用容器,送入提香机进行低温烘焙。温度需严格控制在80至90摄氏度,烘焙时间根据原料状态调整为20分钟至1小时。低温慢烘既能固定荷叶的香气,又能让香味愈发浓郁。经过这最后一步,带着荷塘清韵的荷叶茶便最终制成了。冲泡时,热水注入瞬间,荷叶茶便释放沁人香气——既有荷塘晨露的草木清新,又有烘焙后的温润韵味,似浓缩了盛夏荷塘生机。入口是淡淡甘醇在舌尖蔓延,无苦涩,只余荷叶清润。细品有若有若无的清甜,如荷叶凝结的阳光雨露精华。咽下后,喉咙留清爽余韵,燥热消散,满口鲜香令人回味。
  当传统荷叶茶遇上现代精酿技术,一场味觉革命悄然发生。受到茉莉花茶也能做成啤酒的启发,来自宝顶镇的荷叶精酿啤酒上市,它既保留了精酿啤酒的醇厚基底,又融入了荷叶茶独有的清润风骨,成为宝顶镇特色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标杆。
  这款荷叶精酿啤酒的诞生,始于对本地资源的深度挖掘。它采用传统的德式啤酒酿造工艺,通过在糖化阶段、后熟阶段两次对荷叶茶的风味和口味进行两次萃取,完美将荷叶的清香与啤酒的麦香融合在一起,创造这罐全新的荷叶茶精酿啤酒。这款啤酒的上市,不仅为宝顶镇的荷叶资源开辟了新出路,更让消费者在举杯时,既能感受到现代精酿的工艺温度,又能品味到传统荷叶茶的自然馈赠。如今在宝顶镇的荷塘边,常有游客捧着荷叶精酿啤酒,一边欣赏荷花绽放,一边感受这份跨界饮品带来的独特体验——酒液入喉时,仿佛把盛夏荷塘的清韵与精酿的醇厚,都装进了这一杯里。
  2024年宝顶镇全年生产荷叶茶600余斤、荷叶精酿啤酒15吨,这一叶两用的巧思让山间绿荷变“金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万元,不仅鼓了乡亲腰包,更让荷叶香里飘出乡村振兴的希望。后续又开发了藕粉、荷叶糕点、荷叶面条等多款荷莲系列食品旅游伴手礼,进一步延伸荷莲产业链条,助力宝顶镇荷莲产业。

荷韵文旅
石刻与荷莲的共生诗篇

42c85cc0e4a941b79094cd8544254075.jpg

宝顶镇的荷莲产业,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依托宝顶石刻的文化底蕴,荷莲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石刻+荷莲”体验。
  宝顶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近年来,大足区通过数字化复原、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等方式,让石刻文化活起来。例如,千手观音造像历经8年修复,重现金碧辉煌的原貌;数字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云游”石刻,感受千年艺术的魅力。此外,石刻中的慈、善、孝、义等价值观,被融入干部廉政教育和青少年传统文化课程,成为宝顶镇的文化灵魂。
  每年五月至八月,荷花山庄380亩荷塘免费开放,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荷拍照。在这里,游客可品尝到乾隆年间传承至今的荷花宴,九品仙莲煲花胶、莲房鲍鱼等20道菜品,将荷的清香融入每一道佳肴。
  从太空育种的荷花到飘香世界的荷叶茶,从创新的荷叶啤酒到如火如荼的文旅项目,宝顶镇正以荷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千年石刻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而荷莲产业则成为新时代宝顶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无论是品味一杯清香的荷叶茶,还是入住诗意的民宿,亦或是漫步在石刻艺术的殿堂,宝顶镇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特色产业
铺就乡村富民路

066ed69271c24b35864b41e5bcb95737.jpg

宝顶镇不仅有荷莲,还有其他特色农产品。宝顶镇古佛村曾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地处偏远,与铜梁区的双山镇和小林镇交界,处于“三不管”的边缘地带,交通出行不便,流传着“古佛公路一大怪,不通县内通县外”的说法,村民们基本依靠零散种养殖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全村上下渴望通过奋斗致富的愿望与日俱增。
  2015年,古佛村终于迎来了转机。大足区农业部门派出农业专家前来考察,确定古佛村土壤适宜种植“李杏梅桃樱”等经济作物。镇村干部共同谋划,认为种植李子、樱桃等花期具有观赏价值的作物,既能增加村民收入,也能为古佛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樱桃、脆李现已成为古佛村的重点产业,全村家家户户种樱桃,每到丰收时节,鲜红欲滴的樱桃挂满枝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宝顶樱桃在大足及周边区县已小有名气,古佛村的乡村游热度也逐渐攀升,沿着环山公路栽种的樱桃林,成为重庆区县游网红,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2018年,古佛村建立了“合作社+村集体+建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古佛脆李”成为脱贫水果,村集体和建卡贫困户每年获得固定分红12250元。合作社建立了“三统一”管理模式,确保种植、销售一条龙,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三统一”包括统一技术服务、品牌管理、收购销售。村里邀请农业技术老师开展李子种植技术培训;结合宝顶山石刻的文化底蕴和本村特色,请专人设计了品牌名称、品牌形象、商标、包装盒等;
  在微信、抖音等媒体上推广品牌;由合作社统一采摘、分拣,对不同品质的李子差别定价、区分销售,发动全村所有贫困户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在古佛的带动下,宝顶现有优质脆李3500亩,樱桃3000亩,葡萄、草莓、猕猴桃和火龙果农旅融合示范带1000亩,形成集休闲观光和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
  2024年宝顶镇持续巩固发展樱桃、脆李、花椒、粮油等特色产业1.7万亩,实现产值1600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增收。新发展中药材产业300亩、“稻+”产业240亩、蔬菜基地100亩、大足黑山羊种羊2200余头,养殖户达15户以上,生猪存栏1.07万头。积极发展藤编加工,带动300余群众人均月收入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万余元。
  2025年宝顶镇将聚焦荷莲、樱桃等优势产业,新引进白芷等中药材种植,新增养殖黑山羊1000头,扩大荷莲种植300亩,不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文图由宝顶镇提供)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