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重走小川东道漫记>详细内容

九磴桥下寻牧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1:22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一条道路,千回百转
  她从唐乾元元年走来
  四时风雪,山壑相牵
  无论马蹄悠扬,还是旌旗常换
  她迈出的那双大脚,总是从容不迫
  摇曳岁月,穿越云烟,让数代人期盼的美梦,掩藏在湖光山间
  蜿蜒成为一部不朽的诗篇。
  重走小川东古道,我不敢说是近段时间大足人的时尚,但,的确是我心中的一场激荡。有一个朋友说,“不知道谁最早提出‘唤醒历史记忆’这个命题,真是恰逢其时!我们真该回望我们走过的历史,让波澜壮阔的昌州雄风,在今天高高飘扬”,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于是写下了以上几句作为漫记的开场白。
  冬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往大足城区西北方向驱车约20公里,来到高坪镇,下车步行到高碑古道。这是小川东道的第一站。一条不下于五米铺成的石条路,有三百来梯,把我们引入了一处叫九磴桥的地方,这里原始安祥,山清水秀,没有一点现代气息,似乎上千年都没有动弹过。陪同来的朋友介绍,这里宋属石壁乡,清归青邮铺,属永安里、关厢里地方。尽管这里的海拔只有469米,但因为绿化率高,夏天没有风扇也可过得凉快。
  这座九磴桥,是由九块巨石砌成的石板桥,当它映入眼帘的一瞬间,“九磴桥下寻牧歌”的理念就忽然从我的脑海跳了出来。真的一打听,尘封的历史和故事就像泉水涌来。
  原来这个地方叫青龙场,与普州的孔雀铺山水相连。家喻户晓的二十四个望娘滩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这里的河流叫长桥河,一个叫聂郎的孝子,感动了孔雀公主,常陪他在长桥河边放牛割草,并送给他一颗神奇的夜明珠,后因当地恶霸周剥皮的强取豪夺,聂郎误吞夜明珠后,化龙的过程中把河水变成红色,所以有人又把这条河叫成赤水河。据说那是后来的后来,经千手观音点化后,为了报答家乡的恩德,聂龙吸走了河水,把这里化成了粮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里没有河、没有溪水,只有一望无际的稻田。但河迹还在,当年聂龙放过的几头水牛还在九磴桥旁的水田中休憩。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辞别了九磴桥,观过了古道上的“正心殿”,站到古昌州与古普州的交界处,我们看见一块古朴方正的文化碑,东面的内容是:昌州,唐乾元元年(758年)置,景福元年治大足,辖境永川、大足、昌元、静南四县,晚唐曾一度成为统辖昌、普、渝、合四州的都督府治地。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9公里。西面写着: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安岳县。历代有废、复、改。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州。辖境安岳,普康,安居,普慈,崇龛,乐至六县。系古成渝道上的陆路交通要冲。是朝鲜半岛古驾洛国首露王妃许黄玉故里。距重庆174公里,距成都166公里。我们知道,我们脚下踩着的是小川东古道大足境内的起点。
  这条古道让我们感觉到自豪。
  明正德《四川总志》载大足有三条驿道:一条东至锡山里,一条西至孔雀铺,一条南至邮亭铺。按照传承原理,可以说,明朝这个记录,也是古昌州的三条大道,有的专家把这三条道路叫做“昌州古道”。正是这三条大道把“昌普渝合”四州紧紧系在一起发展,创造了大足历史的最高辉煌。
  我们现在说的“小川东道”,唐宋时期是指除至邮亭铺这条线路外,西穿越昌州(大足),普州(安岳),由普州转遂州(遂宁),可达东川(宋为梓州路,潼川府路)首府(三台),成渝间是以邮递传递,军事,商旅的要道,是历史上昌州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拉不完的成都府,填不满的重庆都”就是当时小川东古道上繁忙的真实写照。
  而明清以后,昌州、普州和潼川府路不存在,连接成都和重庆有另一条官道开始活跃,这条道是从成都经简阳、资中、内江、荣昌、永川、白市驿到重庆的东大路,全长500余公里,比小川东道长100多公里,小川东道仍然是成渝间最近的一条通道。
  这条道路是经济与商旅之道。大历十年(775年)州治迁静南。第二年置永川县,也归昌州管辖。唐景福元年(892),静南并入大足,昌州治所移大足。小川东道在大足的线路为:普州(安岳)孔雀铺——周家铺(高坪)——甕石铺(中敖)——石碾铺(龙岗)——清平铺(棠香)——米粮铺(智凤)——大堡场(金山)——走马铺(回龙)——曲水铺(国梁)——雍溪场,(后来又增加了万古场与古龙兴隆)再到的合州巴川(铜梁)至重庆。
  昌州治设大足的四百多年中,小川东道形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农业上出现了“极目稻塍平浩渺,一川麦陇翠蒙茸”的丰收富饶的景象;小川东道带来了场镇经济快速发展,大足是全川拥有13个场镇的九县之一;商税额昌州超过渝州(今重庆)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昌州商税额每年5万贯(1500万元)以上,商税务(征税点)38处,为全国各州之最;人口密度昌州每平方公里达40余人,而渝州仅为10人,且昌州总人口为10万,大足就占了5万;境内出现了“家资万亿,豪冠两蜀”的解瑜之家;百姓“户晓礼义”“比屋谈经史”,全县进士达44人。宋代宣和时太守张唐民有诗曰:“讼简民纯羡小州,两衙才退似归休。一怀三果三升酒,暮掩青峰即下楼。”可以说,我们今天向往的宜居城市也不过如此!
  不仅如此,小川东道还带来了文化繁荣。北山149号窟有淳熙十三年(1186年)应试举子游记说昌州进行过类式省级考试。另有岳珂(岳飞的孙子)《鹦鹉谕》提到有个叫杨甲的大足人在昌州参加了类省考试中了进士。
  杨甲(约1110~1184年),字鼎卿,大足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赐文林郎,后贬为嘉陵教授。杨甲善经学,著有《六经图》六卷。即将《诗》、《书》、《易》、《周礼》、《仪礼》、《春秋》六部书中涉及的地理位置,绘制成332幅图,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大奇迹。《中国地图史话年表》称:“1155年杨甲编著的《六经图》中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刊印的地图。”
  想到这里,我忽然记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要致富先修路”,这不是我们的先人们早就领会了真谛的事实吗?

  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9公里。西面写着: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安岳县。历代有废、复、改。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州。辖境安岳,普康,安居,普慈,崇龛,乐至六县。系古成渝道上的陆路交通要冲。是朝鲜半岛古驾洛国首露王妃许黄玉故里。距重庆174公里,距成都166公里。我们知道,我们脚下踩着的是小川东古道大足境内的起点。
  这条古道让我们感觉到自豪。
  明正德《四川总志》载大足有三条驿道:一条东至锡山里,一条西至孔雀铺,一条南至邮亭铺。按照传承原理,可以说,明朝这个记录,也是古昌州的三条大道,有的专家把这三条道路叫做“昌州古道”。正是这三条大道把“昌普渝合”四州紧紧系在一起发展,创造了大足历史的最高辉煌。
  我们现在说的“小川东道”,唐宋时期是指除至邮亭铺这条线路外,西穿越昌州(大足),普州(安岳),由普州转遂州(遂宁),可达东川(宋为梓州路,潼川府路)首府(三台),成渝间是以邮递传递,军事,商旅的要道,是历史上昌州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拉不完的成都府,填不满的重庆都”就是当时小川东古道上繁忙的真实写照。
  而明清以后,昌州、普州和潼川府路不存在,连接成都和重庆有另一条官道开始活跃,这条道是从成都经简阳、资中、内江、荣昌、永川、白市驿到重庆的东大路,全长500余公里,比小川东道长100多公里,小川东道仍然是成渝间最近的一条通道。
  这条道路是经济与商旅之道。大历十年(775年)州治迁静南。第二年置永川县,也归昌州管辖。唐景福元年(892),静南并入大足,昌州治所移大足。小川东道在大足的线路为:普州(安岳)孔雀铺——周家铺(高坪)——甕石铺(中敖)——石碾铺(龙岗)——清平铺(棠香)——米粮铺(智凤)——大堡场(金山)——走马铺(回龙)——曲水铺(国梁)——雍溪场,(后来又增加了万古场与古龙兴隆)再到的合州巴川(铜梁)至重庆。
  昌州治设大足的四百多年中,小川东道形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农业上出现了“极目稻塍平浩渺,一川麦陇翠蒙茸”的丰收富饶的景象;小川东道带来了场镇经济快速发展,大足是全川拥有13个场镇的九县之一;商税额昌州超过渝州(今重庆)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昌州商税额每年5万贯(1500万元)以上,商税务(征税点)38处,为全国各州之最;人口密度昌州每平方公里达40余人,而渝州仅为10人,且昌州总人口为10万,大足就占了5万;境内出现了“家资万亿,豪冠两蜀”的解瑜之家;百姓“户晓礼义”“比屋谈经史”,全县进士达44人。宋代宣和时太守张唐民有诗曰:“讼简民纯羡小州,两衙才退似归休。一怀三果三升酒,暮掩青峰即下楼。”可以说,我们今天向往的宜居城市也不过如此!
  不仅如此,小川东道还带来了文化繁荣。北山149号窟有淳熙十三年(1186年)应试举子游记说昌州进行过类式省级考试。另有岳珂(岳飞的孙子)《鹦鹉谕》提到有个叫杨甲的大足人在昌州参加了类省考试中了进士。
  杨甲(约1110~1184年),字鼎卿,大足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赐文林郎,后贬为嘉陵教授。杨甲善经学,著有《六经图》六卷。即将《诗》、《书》、《易》、《周礼》、《仪礼》、《春秋》六部书中涉及的地理位置,绘制成332幅图,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大奇迹。《中国地图史话年表》称:“1155年杨甲编著的《六经图》中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刊印的地图。”
  想到这里,我忽然记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要致富先修路”,这不是我们的先人们早就领会了真谛的事实吗?

(未完待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