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从西域古城到大足石刻: 著名作家邱华栋携《空城纪》对话大足读者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5-10-14 10:21:15 浏览次数: 【字体:

10月13日下午,大足区文化艺术中心座无虚席。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携其长篇历史小说《空城纪》与大足读者面对面,分享创作心得,探讨历史小说的当代书写。
  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大足区委书记徐晓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区政协主席廖文丽及区委常委出席活动。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桦主持本次活动。
  邱华栋是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深耕创作,著作等身。他累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集、评论集、散文集、诗集等各类著作80余部,总字数超千万,作品被译为十多种语言,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空城纪》是邱华栋酝酿三十多年、耗时六年打磨完成的心血之作。作为从新疆走出来的作家,他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全部倾注到了《空城纪》这部作品中,该作品也先后荣获“2024年度中国好书”“亚洲周刊十大小说”等重要奖项。
  分享会上,邱华栋向读者分享创作《空城纪》的缘起。他坦言,自己生于新疆,后赴北京工作,虽远离家乡三十多年,但乡愁始终萦绕心头。“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当代新疆、古代西域的小说,这个构思在我心底埋藏了三十年。然而如何用一部作品装下这两千年的时间与空间,成为困扰我多年的创作难题。”
  创作的转折点来自一个偶然的灵感。邱华栋透露,一位新疆朋友寄来的石榴给了他启发:“我看着里面的子房、石榴籽,突然找到了最适合的结构——由短篇组成中篇,再由6个中篇构成长篇。”这就是《空城纪》独特的“石榴式”结构。据介绍,该结构的一大特点是读者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就像石榴籽一样彼此关联又各自完整。
  讲座现场,邱华栋还以《龟兹双阕》一章为例,分享创作中的艰辛与乐趣。为了写好龟兹的音乐文化,他不仅大量研读书籍,还多次实地采风,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叙事线索。直到在一家音乐博物馆见到一把汉琵琶,才豁然开朗:“这把琵琶连起了三个时代——汉代细君公主远嫁时的乐舞、唐代龟兹王子的长安演出、现代音乐人的文物追寻。”
  活动中,邱华栋与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展开深度对谈,围绕《空城纪》的文学价值、历史小说的当代性、创作手法创新等话题交换观点,现场思想火花频现。张者从专业视角出发,高度肯定《空城纪》的叙事创新,认为其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新范式。
  在答读者问环节,一位大足本地文学爱好者的提问引发关注:“想围绕大足石刻进行文学创作,但一直无法突破思维的瓶颈,除了广泛阅读和实地采风,还有什么解法?”邱华栋当即给出答案:“这得依靠想象力。”他进一步解释,想象力是连接已知史料与未知世界的关键桥梁,而大足石刻本身就是一座想象力的宝库,每一尊造像都蕴含着一个有待展开的宏大叙事。创作者可尝试与石刻进行超时空对话,大胆构想人物故事与情感脉络,让古老石刻在文学世界里获得新生。
  “新疆有新疆的名胜古迹,大足同样有着伟大的大足石刻,能够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与文化共鸣。”活动尾声,邱华栋寄语大足青年读者,希望大家从石刻文化中汲取营养,书写属于家乡的动人故事,让大足的历史文脉在当代笔触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记者 余佳 曹栋

终审:赵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