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大足日焚垃圾500吨 年发电1.2亿度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16:00:46 浏览次数: 【字体: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垃圾焚烧发电运行状态。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垃圾焚烧发电运行状态。

  在城市化进程风驰电掣的当下,垃圾处理如同一座横亘在城市发展道路上的大山,成为亟待跨越的关键。大足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曾深陷垃圾填埋的困境,在传统处理模式中艰难摸索。如今,大足区凭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从填埋之困到绿色能源发展的精彩蝶变,垃圾这一曾经的城市“负担”已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垃圾围城”下的困局危机

  “垃圾围城”,曾是大足区难以言说的隐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持续涌入,特别是大足建区后的10多年间,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猛增长。长期以来,大足区主要依赖传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可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11月19日,记者在垃圾填埋场见到了40多岁的姚治兰。她是大足区龙岗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工作地点就在填埋场附近。多年来,她饱受填埋场之苦,尤其是夏日骄阳似火之时,填埋场散发的气味,刺痛着人们的嗅觉神经。“我们多么渴望政府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能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姚治兰的这番话,道出了周边众多居民的共同心声,那是一种对美好环境的殷切渴望。
  填埋场不仅占地面积庞大,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堆积,可用填埋空间日益捉襟见肘,“垃圾围城”的态势愈发严峻。而且,填埋场的运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渗滤液,作为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液体,一旦处理不当,便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资源,直接威胁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同时,填埋场散发的气体弥漫在空气中,笼罩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城市的生态平衡面临着严峻挑战。
  大足区城管局垃圾处理场场长陈月勇表示,如今,全区包括各街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高达500余吨,传统填埋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还增加了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在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大足区迫切需要探寻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光明坦途。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面对垃圾处理的严峻形势,大足区委、大足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决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旨在通过焚烧发电处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生活污泥的方式,实现垃圾处理的转型升级,开启绿色发展的崭新征程。
  记者了解到,位于大足垃圾处理填埋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6.7亿元,占地面积150.5亩,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核心配置了一条6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线,同步配套了先进的烟气处理系统和发电设备,构建了完整的“焚烧—余热—发电”资源化利用体系。在规划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考虑了环保要求、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营成本等诸多因素,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高效、稳定运行,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大足区采用了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重庆市大足区康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运营方。这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本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
  大足区康恒环保能源副总雷柳红作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负责人,自项目立项以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大足区城管、建设、电力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及时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经过紧张的建设和调试,今年国庆节期间,大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终于迎来了并网发电的重要时刻,经过51天的运行,已经成功处理垃圾2.2万吨。”雷柳红说,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今生活垃圾已变废为宝,焚烧炉渣还可成为建材产业的原料。


“绿色引擎”成效斐然

  随着大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正式并网发电,项目已初显成效。项目每天可焚烧垃圾量达到500多吨,年处理量可达21万多吨,有效消纳了区内及周边的生活垃圾增量,为城市的清洁美丽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将垃圾焚烧热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亿千瓦时,满足了近8万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
  记者现场了解到,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大足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标准,紧盯焚烧标准和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系统——“SNCR(氨水)炉内脱硝+半干法(Ca(OH)2浆液)+干法(消石灰)+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组合工艺,确保了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保要求。同时,项目还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实现了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让每一份垃圾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59岁的王长林是大足区龙岗街道的群众,以前他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怀疑态度,担心项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随着项目的建成和运营,他惊喜地发现项目不仅没有带来污染,反而改善了周边的环境质量。“现在空气清新了,环境也整洁了,我们群众都支持这个项目。”王长林的话,反映了当地群众对项目态度的转变,也体现了项目在群众心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按当前电价计算,年发电收入可达数千万元。同时,项目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量,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降低了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项目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能源的生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大足区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记者 谭显全文/图

终审:韦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